欢迎进入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特色案例

光明日报整版报道 | 深职院 培养有灵魂的现代工匠

编者按

2017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第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整版报道了“培养有灵魂的现代工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现全文转载如下。

12月22日,光明日报第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刊”整版报道了“培养有灵魂的现代工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通过成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专题学习、报告会、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高职院校,正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目标奋力迈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落户深职院经济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文博会分会场作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服务深圳国际马拉松赛

搭建高端平台 研究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十九大刚刚闭幕,坐落在南海之滨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迅速行动起来。11月10日,在学院会议室里,深圳高校首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宣告成立。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深职院校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现场为中心揭牌。这个致力于打造国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高地、推动深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与建设、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平台,正是学校深入贯彻和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作为一所深圳市政府主办的特区高校,成立该中心是时代赋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光荣使命。”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充满信心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的成立,就是以研究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深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成果走向全国并走向世界为己任,同时为全国职业院校研究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搭建平台。”陈秋明表示。

据了解,为支持中心建设,学院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作为运行经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一直积极探索在全国1.3万余所中职学校和1300余所高职院校中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与教育的途径和规律,助力职业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心的成立,无疑将极大推动全国万余所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落实与提升。

开展多元活动 让十九大精神根植师生内心

11月6日下午,刚听完十九大报告专题讲座的电信学院分团委副书记、15级物联网专业学生陈颂一路小跑回到办公室。他要将讲座中的内容赶快传递给分团委的小伙伴们:“加强科教兴国力度是离我很近的话题,完善农村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才能让学生有学可上、有本领可掌握。在学院的三年,我深刻感受到这种制度带来的温暖。”

10月底,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7名教授专家,开设《学习新思想,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等19门课程,供全校各学院自选学习。专家通过要点解读、分组研讨、集中答疑等形式,面对面辅导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九大精神,深受师生好评。汪婧副教授是讲师团代表之一。她介绍,十九大一闭幕,学院就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思政课集体备课会,研讨教学的重难点和十九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努力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师生心中。

人文学院成立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会”,几天内吸纳了60余名会员。他们通过微信群、读书会等多种途径分享马列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方式我很喜欢,拿起手机就能和大家探讨先进思想,对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有裨益。”人文学院钟木娟同学兴奋地说。

此外,学校还举办了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专题党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团日、“分团委书记上团课”等活动。在形式新颖、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师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厚植工匠文化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职教创新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中国职业教育、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发展坚定了信心。

陈秋明指出,高职教育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推动工匠精神在育人各个环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学院强化立德树人,全面加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育,既培养教师的“匠师之道”,又让学生在技能实践中养成良好职业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学校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面向学生开设了“物理之美欣赏”“科技改变世界”“生活中的经济学”等近30门通识课程。“这些通识课程帮助我们对科技、对自然现象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思考。”刚上完两门课程的机电学院2016级学生孔舒琪对此深有感触。

学校还开设了“专业+行业”文化课程,开发了IT文化、机械制造文化、酒店文化等10余门课程。“专业文化课程不但加强了专业文化教育,推进了产教深度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学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挂牌成立“南粤工匠”工作室,并与中兴、华为深度合作,推进工业文明进校园、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助力学生成长为复合式高素质技能人才。

陈秋明表示,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乘风破浪、逐步崛起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教育学校。

书记校长谈

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

陈秋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四大基本职能之一。高校要通过大力研究、发掘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一系列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只有向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高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目标前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才能有强大的创造力和感召力。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等三个方面高度凝练、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相依相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并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存,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

再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传承、融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本来,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要吸收外来,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要面向未来,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最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性。同时,它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大众性。

大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和发展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要始终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打牢“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一是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合理分工,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二是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以第二课堂、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四是鼓励教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探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其次,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资源,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一是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高品位大学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与服务文化和环境文化,使大学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二是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育人载体,搭建育人平台,将文化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高校要不断强化“四个自信”的实践养成,搭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平台,让青年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切实观察,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进步和卓越成就,领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最后,高校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搭建研究与传播平台,集中力量开展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内容体系、特色的研究阐释,要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样本进行发掘和凝练。要树立问题意识,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能力。要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水平。

党的十九大召开,为高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高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陈秋明,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教师说

让传统文化进入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

宋李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下,不少大学生热衷于过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对传统节日却兴趣不大,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位。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在各项学生活动中不断注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改造,让传统文化进入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大学生培养的重要课题。对于将来的行业产业精英而言,智商、情商、财商、健商、志商、德商缺一不可,因此大学生培养要针对“六商”来开展。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宋李翔,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学工办负责人

学生议

传承工匠精神 成就出彩人生

卢柳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一名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生,我的科研理论知识可能不够强,但同时也拥有自身优势和机遇,我将利用好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大好机会,在实践中更有目标、更有动力地发展自我,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出一分力。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作为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后备生力军,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将不负韶华,努力传承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卢柳朱,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


策划:宣传部(文化育人办公室)

转载:光明日报

编辑:巫忆苏

责编:巫忆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