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特色案例

展传统高雅艺术 创校园文化品牌

 

 

千人大合奏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葫芦丝千人大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吉尼斯官方代表向顺德职院颁发证书

学校标志性文化景观——智慧门

学校校园文化成果

  近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梁銶琚堂里传出了悠扬婉约的丝竹之声,正在这里举办的是“葫芦丝音乐会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活动”。为响应国家“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特色、打造艺术素质教育品牌、锻炼学生艺术自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特举办“‘传承·创新·化育’葫芦丝音乐会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活动”。活动现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1589名学生共奏《龙的传人》、《青春舞曲》等旋律,向现有的由“1141人保持的世界最大规模的葫芦丝同奏”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挑战,成功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场音乐会以 “传承·创新·化育”为主题,邀请“中国葫芦丝王子”、中国葫芦丝巴乌协会副会长李春华,中国竹笛协会副会长、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谭炎健教授等专业音乐演奏家现场表演,学校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交响乐团——华南理工大学交响乐团为音乐会伴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夏伟校长还与李春华副会长同台演奏《天边》、《想你》等曲目,令广大师生观众感受到中华传统民俗乐器——葫芦丝与交响乐团合奏的魅力。

    本次活动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落实高雅艺术进校园和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夏伟校长介绍说:“为了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自2005年以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不仅邀请广州珠影乐团、广州芭蕾舞团、顺德北滘交响乐团等各级艺术院团来校演出,而且策划组织‘放飞梦想迎接新年——人文素质教育文艺汇演’等在校师生演出,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近两年,学校葫芦丝团先后代表广东省参加‘圆梦中华·艺术之星全国总决赛’与‘全国第二届葫芦丝邀请赛’两项赛事,均获金奖,提升了学校综合实力,也扩大了社会影响。”

    润物无声 打造艺术教育文化生态

    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校园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积蓄与传承,是春风春雨般的润物无声。大学校园是文化和创新的重要基地,艺术教育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层次,除了对学校精神文化进行有力提炼,对活动文化进行生态打造同样至关重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将艺术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高雅艺术为载体举办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推进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艺术课程的学习,本着自愿参加、统一管理的原则,以第二课堂为主要形式,在日常教学体系中组建学生舞蹈团、民乐团、葫芦丝团等12支队伍,还邀请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加入自己感兴趣的队伍,在保证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更多地投身到“第二课堂”的锻炼中去。

    自2008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文化育人 ——艺术迎新”为主题连续七年举办新年音乐晚会。音乐会以学生优秀文化艺术成果为基础,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重点,邀请知名艺术团、艺术家为学校师生演出。每场晚会的参与人数近3500人,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新年音乐会将高雅艺术与校园文化完美结合,凸显品位。此外,顺职院还依托高雅艺术,通过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传统节庆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七彩文化周末等活动,让在校学生拥有了展现艺术才能的机会。学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心、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葫芦丝团组建成立于2013年9月,现已在各类舞台演出100余次,屡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从最初的30人发展至现在的2000多人,葫芦丝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学校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落实。夏伟校长介绍说,葫芦丝的音色“柔、飘、甜、细腻、饱满、质朴”,悠扬的葫芦丝曲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顺德的岭南水乡特色,学校鼓励学生习奏葫芦丝,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又能借助高雅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葫芦丝团、学生舞蹈团等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经常有学生在桂畔湖边伴着民族乐器载歌载舞,学有所成的学生还积极为社区服务,热心参与社区的公益演出与企业的年会表演。学校又充分抓住这些优势资源,推进葫芦丝艺术教育“走进课堂”,将其作为选修课程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中,并邀请葫芦丝演奏家、葫芦丝教育家为同学们传道授业,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学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千人葫芦丝团”打造为学校重要的文化品牌,从而塑造成属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独有的文化生态。

    以人为本 提升高职教育文化品质

    当代著名教育家涂又光教授曾提出过一个有趣的“泡菜”理论:无论坛子中泡的是白菜还是萝卜,最后的味道,都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涂先生的“泡菜坛子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大学不仅仅是规模大、学科门类众多的高等学府,更要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者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要想把大学的育人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来,就要把调制好“泡菜水”作为校园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大学不仅是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更是社会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机构,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文化发展都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存在,这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所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校发展为根本,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努力营造利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实践体验和环境熏陶等立体、多维度的人格塑造与高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提升了顺职学子的职业技能和文化品质。通过整合人文课程,塑造富有文化品位的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感悟生命,体验人生;专业教育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整合基础课,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在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和技术的同时,养成“勤勉恪守”、“敬业乐群”和“诚实信用”等职业品格,实现“做事”与“做人”的结合统一。

    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及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都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点和立足点都在于学生的发展。基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及个人特点,不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可能会出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情况,要想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建设好教师团队,取长补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和教师事业的共同发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组建教师团队,形成了专业、课程、教师团队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说到以人为本,不得不提的就是顺职院10年以来从未间断的“文化素质大讲堂”活动。学校邀请专家、教授、社会知名人士为学子讲学,所讲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科技前沿、政治经济、人文社科等各个方面。夏伟校长介绍说:“十年岁月,斗转星移。消逝的是光阴,留下的是积淀。如今,文化素质大讲堂已成为学子们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品味高雅文化、提升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享受思想盛宴,感悟名师哲思,启迪人生智慧,提升个人素质,这也是我们举办文化素质大讲堂的初衷。”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可谓老生常谈,大学生并未真正走出过校园,社会能力和经验还相对欠缺,如何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是一个让学校和学生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在这个难题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却少了一些担忧,多了一份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一场场的“非常对话”。“非常对话”是由学校搭建的企业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平台。过去,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停留在用人和科研层面。顺职院以人为本,将学生利益落到实处,通过举办“非常对话”,企业家把自身栩栩如生的创业个案告知学生,在校大学生们通过对话企业家们,了解他们实实在在的创业艰辛和创新求变的故事,对今后就业和创业有很大帮助。2004年至今,“非常对话”活动每年都如约而至,俨然成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一张亮丽的名片,而随着它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现已成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共青团顺德区委员会、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的品牌,也跻身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的知名品牌项目,科技节的重头项目,成为学校、企业、学生深层次互动交流的良好机制、顺职院学子与企业和社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崇尚品位 构建学校景观文化体系

    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除了教书育人,还需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学校景观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精神价值取向集中体现的办学理念,它反映一个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导形成健康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制作“泡菜汤”时深知环境的重要性,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他们把物质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当作育人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久性的工作来抓,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将校园文化环境视为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育人基地,使校园景观成为了校园文化的外在形态,以文化塑学风。

    崇尚品位,最根本的是要崇尚文化品位。高校要构建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文化,体现独特的人文魅力,就必须从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和校园环境的整体筹划建设上加以全盘谋划,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术繁荣,实现以人为本,提升师生品位。

    一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除了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质,更能丰富师生乃至公众对于这所学校的文化记忆。新校园规划之际,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领衔的设计团队对岭南水乡、高职定位和育人环境建设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精心设计的碧桂园湖、天鹅居、科技迷宫、智园等景观体现了校园环境所具有的学术气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顺职学子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了舒适典雅的环境。各楼群之间遍植乔木、绿草、鲜花等,打造了具有顺德生态景观特点的纯净、理性、优雅的现代化水乡校园。学校还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邀请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专家学者统筹规划学校文化景观的整体布局,并参与设计了校园智慧门、日景系列景观,构筑了一个个使人生发无限联想的创意思维空间,给徜徉其中的学子带来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学生们通过全面学习,达到文理兼融、人格和谐的完美境界。

    “体现自然美,展现和谐美,凸现人文美,追求精神美”,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校园文化对育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顺职院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效果是显著的,顺职院学子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来自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多次代表广东省参赛,在每届的众多项目中都能获得好成绩,获奖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争光。

    营造氛围 培育高职校园文化品牌

    如何才能在全国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中脱颖而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有着一套完善的保障系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学校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建章立制,将其纳入总体规划之中,为校园文化品牌的有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品牌策略思路,对学校现有资源加以整合并丰富其内涵、个性,凝练特色,打造品牌。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培养单一“职业性”人才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高等性”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职业性”不仅包含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的养成,相比“职业性”,“高等性”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全面,文化素质教育内涵也需要得到丰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育人为中心、以校内外资源为平台、以打造品牌活动为抓手”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带动了科技节、艺术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内外氛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品牌管理,打通各种机制约束,下功夫宣传推广品牌,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及校园媒体,形成对师生进行品牌“公关”的“全覆盖”,使品牌从“个体名称”进入“千家万户”。校外媒体点面结合进行报道,让校园文化品牌进入公众视野。通过与社会、企业行业的互动中拓展品牌价值,形成了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的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建设了可容纳3500名观众的多功能礼堂,并且配置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灯光、乐器、音响、音像广播系统。无论是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还是引进高雅艺术、布置艺术环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都重视以艺术氛围达到感人、感心的效果,从文化认同入手,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使品牌价值达到最大化。

    近年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各支学生队伍在省、市区的艺术类比赛中频频获奖,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更是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开展模特大赛、“顺职好声音”等品牌项目时,学校积极联合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等单位,共同主办活动。在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之“文艺下乡活动”中,联合政府部门在社区、企事业单位举办“青春的热度,阳光的艺术”活动,展现高校青春活力,丰富了百姓的生活。

    除了对活动文化的精心培育,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还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于点滴细微处下功夫。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树立学生的精品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最终内化为教职员工的教育信念和学生的学习信念,并外化为精神风貌及种种社会行为,进而提升高职教育的文化品质,打造了技能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品牌。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来到这里讲学之际发现,每逢节假日,学校内的大批师生离校,但无论是赤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排队候车、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已经成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自觉的习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文明、有序的精神风貌,也得到当地人大代表和市民的交口称赞。

    大学之厚重,贵在校园文化之厚重。唯有文化厚实,大学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十年磨一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高雅艺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正着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



返回